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上个月发布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初中课程教学与中考改革衔接工作的通知》,本市自2018年起调整中考考试科目和分值。
《通知》要求,
一、开足开齐国家课程
(一)严格落实《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京教基二〔2015〕12号)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完成各学科规定课时教学。
(二)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不得调整各学科开设年级,增加平行学科,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不得在学生选考与非选考学科之间违规增减调配学时。
二、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
(一)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明确学科课程的定位、性质、目标及其与课程整体育人之间的关系,所有学生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完成全部学科学习任务。
(二)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规范课程内容深度、广度和进度,不赶进度、不增难度,不突击教学;对于学生不选考的学科,不得少教、不教。
三、切实关注一线教学
(一)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综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推进教学方式转变。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特别要加强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和生物学科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
(三)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学校在九年级第一学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指导学生选择中考考试科目。不得提前组织学生确定选考学科,不得因学生选考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四)学校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在达到各学科教学要求基础上,对选考科目给予针对性学习指导。
(五)鼓励学校开设丰富的校本课程,可在现有校本课程门类、数量的基础上,增加学科探索类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体验、加深对相关学科或者学习领域的学习和探索。
四、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一)各区要高度重视初中课程教学与中考改革衔接工作,研究制定本区落实保障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落实。
(二)要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市、区教委、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同时加强学科、学校间的交流展示,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过程性评估和改进。
(三)要充分准备、稳妥推进,面向学生、家长做好宣传解读工作,营造良好环境,保障各项工作平稳推进。
解读一:初三第一学期课程完成后才可确定选考科目
这一规定意味着,学生在初中前两年时间都不涉及到确定选考科目的相关事宜,所以应该按照正常的学科安排进行。选考与非选考学科之间不得增减学时,也就是说在初三最后一学期之前所有的学科都必须正常的学习,
解读二:不得赶进度,赶进度教学被明令禁止
真正有效的教育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功利诉求。《通知》要求了要规范课程内容深度、广度和进度,不赶进度、不增难度,不突击教学。在达到各学科教学要求基础上,对选考科目给予针对性学习指导。此前部分学生和家长反映的学校赶进度教课的现象被明令禁止。
《通知》还鼓励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可在现有校本课程门类、数量的基础上,增加学科探索类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体验、加深对相关学科或者学习领域的学习和探索。
推进教育改革所应有科学和务实的态度
对教育新政实施的效果,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都指出,发自良好初衷的改革被功利对待了,因此,把改革出现的问题推给了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功利教育观。像针对3+3高考改革,很多中学并没有给学生提供20种(6选3)或者35种(7选3)选择,而是有限几个选科“套餐”;而学生选择学科,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而主要是考虑怎样获得更高的考分。
其实,在设计中考方案时,有关部门已经考虑到提前选科可能导致偏科问题,因此,要求中考的“X”选科要文理兼顾,但却没有把“功利”问题想得更深一些。教育改革,从实质上看,就是对教育权力和利益进行重新调配。因此,改革本身要有理想,但推进不能理想化,必须直面权力和利益,解决的就是极具功利性的问题。
在德国,初中毕业(中考)也实行分流,部分学生进学术高中,其余学生进职业学校。但学生和家长不为分流而焦虑,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普通教育的社会地位是一样的。但在我国,中考进职业院校,被视为分层,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是差生才接受的教育。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管理和人才评价存在对职业人才的歧视,不消除歧视,要让学生(家长)平等对待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不可能的。指责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职业学校读书,解决不了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现实困境。
在美国,一些私立高中的升学竞争也特别激烈,很多学生的目标是进常春藤名校。可是,激烈的升学竞争,却没有刺激出我国高中那种的大规模题海训练,也没有高中要求所有学生集中关注几门核心科目的学习。高中仍实行全面的学分制,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未来的升学规划,选择科目学习。原因在于,美国大学的录取,是自主招生,每所大学的专业有自己的录取标准,实行多元评价(包括统一测试成绩、中学课程成绩、中学综合表现、特长等)。
可我国各地教育部门一直在做的事是,虽然实行的是按排名评价、录取的制度,但要求中学淡化学生的成绩、分数,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家长也不要关注学生的分数。这并非务实的态度。近年来,舆论一直炮轰家长的功利,但却改变不了什么,家长的焦虑和功利反而有增无减。
教育改革应该尊重家长的“功利”,理解他们作为“功利型教育人”的行为、选择,深入研究当前家长存在的教育焦虑情绪,这应该成为设计教育改革方案的前提。改革本身要有理想,但推进不能理想化,必须直面权力和利益,解决的就是极具功利性的问题。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允许各方进行利益博弈,而不能无视相关各方的利益诉求,只谈 “教育理想”。
推进教育改革所应有科学和务实的态度!
据小道消息:临近期中考前,北达中考名师被人大附家长全部提前预定,部分名师已没有多余时间段!看来改革后的第一次期中大考很有针对性!家长为孩子备考心切!
本文来自作者[yuange]投稿,不代表时时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st666.com/tiyu/202501-152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时时推号的签约作者“yuange”!
希望本篇文章《中考分流上职校,中国家长的新焦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时时推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上个月发布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初中课程教学与中考改革衔接工作的通知》,本市自2018年起调整中考考试科目和分值。 《通知》要求, 一、开足开...